

項目背景:音樂場景的融合與碰撞
荷蘭恩斯赫德與格羅寧根的音樂場景長期處于創新前沿,卻缺乏代表性活動串聯。Constructive Waves俱樂部之夜應運而生,由Raya Recordings與Nachtkantoor首次聯合打造,旨在通過整合雙方資源、受眾與音樂人才,重塑當地音樂文化生態。項目以“建設性波干涉”為靈感——當兩列頻率與振幅相同的波相遇時,會形成更強的單一波,象征音樂社區的凝聚力與創造力。
公司簡介:合作方與行業定位
- Raya Recordings:專注于電子音樂與實驗性聲景的獨立廠牌,以挖掘地下音樂人才著稱。
- Nachtkantoor:格羅寧根老牌音樂機構,擅長跨界活動策劃與社區文化運營。
雙方通過CI設計(企業形象設計)戰略整合,將品牌理念轉化為可感知的視覺語言,為Constructive Waves奠定差異化定位。
設計理念:從物理現象到品牌敘事
設計師Sylvan Hillebrand以“波的碰撞與融合”為核心,通過視覺識別設計(VIS設計)系統化呈現品牌精神。設計摒棄傳統單一符號,轉而構建動態視覺語言:
- 媒介融合:結合模擬與數字技術,從社交媒體模板到T恤、海報,均采用“生成波圖像”為基底。
- 抽象表達:通過連續打印與掃描,將初始圖像扭曲為獨特的動態圖案,隱喻音樂合作中的創造性摩擦。
視覺形象:色彩與字體的科學搭配
- 識別顏色:Hillebrand選用三組高飽和度色彩(亮橙、電光藍、熒光綠),既可獨立使用,也能通過模塊化組合形成視覺沖擊。深色背景與白色無襯線字體(Helvetica Neue)的搭配,強化了科技感與現代性,同時避免色彩沖突。
- 字體選擇:Helvetica Neue的選用基于雙方品牌原有字體風格,確保視覺一致性,同時避免風格混雜分散注意力。
Logo設計:動態符號的隱喻
雖未采用傳統標志,但設計通過核心圖案傳遞品牌DNA:
- 波狀圖形:由模擬波生成算法衍生,經數字化處理后形成可縮放的矢量圖案。
- 動態延展:圖案可拆解為獨立元素,適用于不同媒介的動態展示(如社交媒體GIF、舞臺視覺)。
使命與愿景:社區驅動的音樂生態
- 使命:通過跨機構合作,打破音樂場景壁壘,為新興藝術家提供展示平臺。
- 愿景:成為荷蘭北部最具創新力的音樂品牌,推動地下文化與主流市場的對話。
受眾分析:精準觸達音樂愛好者
- 核心群體:18-35歲電子音樂愛好者,追求獨特體驗與社交歸屬感。
- 行為洞察:活躍于社交媒體,偏好視覺沖擊力強的內容,熱衷參與線下互動活動。
設計師介紹:Sylvan Hillebrand的跨界實踐
Sylvan Hillebrand是阿姆斯特丹知名視覺設計師,擅長通過科學方法解構文化符號。其作品融合物理學、數學與藝術,曾為多個音樂節與文化機構設計品牌形象設計系統,以“理性美學”著稱。
文章小結:VIS設計的價值與行業啟示
Constructive Waves案例證明,VIS設計不僅是品牌外觀的塑造,更是戰略層面的身份構建。通過系統化視覺語言,項目成功將抽象理念轉化為可感知的體驗,為音樂行業品牌化提供了新范式。未來,隨著數字媒介的進化,動態視覺識別(Dynamic VIS)或將成為主流趨勢。